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融媒专访】海淀融媒主任佟志伟:基层融媒体中心要把“触角”直接伸到群众家门口

导语:佟志伟重点强调,区县级融媒体中心要精准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对脉搏的把握越精准,服务的需求就判断得越准确,提供服务的效果就越好。

   核心要点

  ·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的前身是海淀区新闻中心

  ·2021年7月进行了颠覆性的体制机制改革

  ·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已设立11家分中心

  ·参与基层治理,发挥地域服务平台的作用

  ·2022年海淀区融媒体中心最想做成的三件事

 

  截至目前,海淀融媒传播矩阵总用户突破1300万。

  2018年7月21日,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

  4年的时间里,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已逐步建立起“1(区融媒体中心)+N(分中心)”的组织体系,在技术的支撑与推动下,融合创新应用不断推陈出新。

  2020年,海淀融媒守正创新的案例入选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2020年)》。2021年,海淀融媒获评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力建设十大典型案例,并当选中国县市报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寻‘绩’基层治理”专题中,《北京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守正创新打造“融媒+社会治理”特色模式》一文阅读量达到228万。

  近年来,海淀区融媒体中心重点布局了哪些业务?对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有哪些新思考?近日,中广互联走进海淀区融媒体中心,面对面采访了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融媒体中心主任佟志伟。

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融媒体中心主任佟志伟

  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的前身是海淀区新闻中心

  中广互联: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可否简单介绍一下,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的基本情况呢?

  佟志伟: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的前身是海淀区新闻中心,归口区委宣传部领导。

  作为一家区级融媒体中心,我们早在2006年就将海淀区广电中心和海淀报社合并为海淀区新闻中心。2018年区融媒体中心成立以后,又合并了海淀区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信息中心以及《中关村》杂志社。

海淀融媒主办的2022海淀网络春晚节目现场

  相比其他区域的融媒体中心,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的人员基础、业务基础都相对较好,体制也更加灵活,目前在政务服务和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传播矩阵方面,我们拥有一份报纸《海淀报》、一个数字电视频道——海淀有线、一家网站——海淀网、一本杂志《中关村》、一个移动客户端“掌上海淀”等自有平台;承接了区委区政府门户网站、区级政务新媒体账号建设管理和日常运维、“学习强国”海淀学习平台运维;开通了人民号、央视频、现场云、北京号等中央和市属媒体账号,以及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百家等商业平台账号。

  中广互联:目前融媒体中心有多少人呢?

  佟志伟:目前区融媒体中心及下属企业总人数近200人。

  2021年7月进行了颠覆性的体制机制改革

  中广互联:我们注意到,去年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实行了2006年原海淀区新闻中心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体制机制创新,截至目前发生了哪些变化?

  佟志伟:此次改革是中心成立以来涉及范围最广、触及利益最多、实施难度最大的一次改革。我们刀口向内、刮骨疗毒、自我革新,重构采编流程、重设岗位职能,利用薪酬杠杆形成的引导和倒逼机制,实施全员竞聘上岗和工资体制改革。

  改革中,设置了“行政、指挥、采访、编辑、技术、运营、发展”七个业务中心,彻底改变了按照报、台、网等分配资源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一线岗位划分,重新组建了具备“采、写、编、评、摄”能力的全媒体记者队伍。原来报纸采编一体、电视采编一体、新媒体采编一体,属于纵向的三条线,通过改革进行了横向拆分,建立全媒体记者团队和编辑团队,以物理整合催生“化学反应”。全媒体队伍、专业化平台推动传统媒体的脱胎换骨。

“海淀云”是海淀融媒自主开发的全国领先的技术平台

  为突出效果导向,坚持移动优先、抢占互联网主阵地,改革时,我们在客观评价中,特地引入技术手段统计全网传播效果,其中传播占比超过50%。

  新的运营模式实施一年来,采访部门的70余名记者已具有全媒体发稿能力,人员使用效率大幅优化,新闻产品的数量、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已设立11家分中心

  中广互联:此前,您在公开演讲中提到,“上地街道分中心通过建立社区通讯员、融媒矩阵新闻观察员和企业信息员三个队伍,在深耕地区的社区和企业,做到了共建、共享、共治。”想了解一下,目前海淀融媒体中心下设了多少个分中心呢?建设情况如何?

  佟志伟:截至目前,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已设立11家分中心,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为助力基层政府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实现优势互补,产生聚合共振效应,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从2019年12月起,海淀区融媒体中心陆续在全区各单位成立分中心。分中心以“1+N”的模式运行,即区融媒体中心派驻专人入驻街镇和委办局等单位,一方面驻场记者协助所在单位开展宣传服务,将各单位最鲜活的新闻,通过“海淀云”系统直接回传融媒体中心。“分中心”将采访团队直接推到基层一线单位常驻,极大提升了新闻产品生产和流转的效率。另一方面,“分中心”的建立,是海淀融媒将阵地建在群众身边的一种全新尝试,把大兴“开门办报”之风融入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当中的一种全新实践,目标是更加精准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海淀融媒上地分中心记者深入博雅西园小区采访,第一时间发回现场报道

  例如,2022年1月15日上地街道博雅西园突发疫情,上地分中心记者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直扑现场,采写第一手鲜活的新闻稿件。当时在小区外采访的媒体有多家,但没有一家能进入封控小区内采访,只有上地分中心记者因为同时担负着属地街道忠实记录现场情况和新闻媒体回应社会关切这两种职责,所以能够进入小区进行拍摄、采访,获取大量第一手新闻素材,第一时间进行报道。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向区人大、区政协、区住建委、区水务局、区医保局、区工商联以及部分街镇派出了驻场记者。我们的分中心不是一般化的驻场代运维,而是钉钉子,通过不断深耕,努力形成地区范围内的高效、精准传播矩阵。建设分中心就是从源头着手发力,把队伍建到群众身边。党媒、街镇、委办局通过建立分中心的形式,进一步充实和提升了街镇和委办局的宣传力量,也为区融媒体中心更好发挥作用,打通引导群众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供下沉平台。

  参与基层治理,发挥地域服务平台的作用

  中广互联:您如何理解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定位?

  佟志伟:基层融媒体中心和央媒、省级媒体定位一定是不一样的。中央媒体核心职能是重大事件的舆论引导,要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省级媒体则要定位于全省主流舆论阵地。对基层融媒体中心来说,就是要在本区域内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总的来说,不能拿衡量央媒、省级媒体的标准来衡量基层融媒体中心。不仅如此,北京各区融媒体中心和其他地区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也不一样,北京各城区是连在一起的,地域上是否相对独立会直接影响媒体作用发挥的大小。

  我们不能单纯地把融媒体中心理解为发布平台,而是要发挥信息枢纽的作用、发挥区域性服务平台的作用。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好海淀区域内的基层单位和群众,这是我们在委办局和街镇建立分中心的根本目的,实现双向服务。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就应该服务好基层,做一些更接地气、和群众连接更紧密的工作。

  因此,我觉得基层融媒体中心和省市级融媒体中心考核方式也应该是不一样的。从舆论角度来说,基层融媒体中心影响范围有限,但是从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角度来说,效果却是最直接的。考核的根本目的,是应当引导基层融媒体中心与央媒、省媒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实现优势互补。

  中广互联:此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到要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在这方面有哪些布局呢?

  佟志伟:我们注重用心用情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着力统筹协调区域政务资源、社会资源,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贴近大局、贴近社会、贴近群众,打造品牌,发力产品集成,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实现聚焦效应,形成“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新模式。如2020年-2022年,海淀区融媒体中心连续承办了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会。这一活动为区县级融媒体中心承办大型活动树立了一个样本。

海淀融媒推出“才聚云端”大型网络招聘

  针对区县级融媒体中心是离群众最近的媒体这一特点,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坚持面向社会、瞄准焦点发力;扎根社区,回应“急难愁盼”;凝聚社群,塑造融媒品牌,立足区域实际,号准社会治理的“脉”,因地制宜发挥作用。

  2020年4月,传统的“金三银四”求职季线下招聘受到疫情影响,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经过周密研判,迅速推出了“才聚云端”大型网络招聘,成为北京市首次开展大型线上招聘的媒体。“才聚云端”系列网络招聘活动第一季共开展12场直播,300多家中关村科学城领军企业参加,提供超过1万个岗位。2021年的“才聚云端”第二季全新升级改版,吸引430家中关村科学城领军企业参加,岗位大幅增加至4.8万个,共举办了17场网络直播。2022年的“才聚云端”第三季近期即将启动。

  未来我们会继续从媒体角度开展服务,更多地参与到能够发挥我们价值专长、对提升品牌影响力有益的活动中去。

  中广互联:从技术角度来说,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治理?

  佟志伟:媒体融入社会治理不能是一句口号而应该成为一件实事要成为实事就必须找到媒体融入社会治理的真实切口和优势入口个人看来,这个切口和入口,就是海淀正在推进的“城市大脑”。现阶段的“城市大脑”建设内涵,已经从早期的基于城市部件的智慧化建设阶段,升级为城市部件和城市参与者等主体共同进入“数字孪生”的新阶段了。城市部件的智慧化和城市参与者的线上化,是新一代“智慧城市”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元宇宙”的概念。元宇宙要实现的,就是将线下的场景实现线上化,进而实现城市和社会的全新重组。海淀融媒已经在参与这个进程,期待实现从“大众传媒”向“精准传播”转变,从“媒体思维”向“用户思维”跃迁从“技术平台”向“互动平台”升级

海淀融媒持续为“掌上海淀”移动客户端增加应用场景

  目前海淀区融媒体中心已借助区域“城市大脑”数据优势,逐步联合探索出更多以用户为中心的社会治理应用场景。以“掌上海淀”移动客户端统一用户管理体系,开发出核酸检测线上排队、人防活动中心预约等多个性化应用。如果说客户端是“大本营”,那么分散的个性化服务就是吸引用户的“抓手”,我们需要依靠这种“小而快”的服务促进用户增长,解决客户端的日活问题。未来双方也将基于数据开发出更多贴近老百姓的应用场景。

  2022年海淀区融媒体中心最想做成的三件事

  中广互联:2022年海淀区融媒体中心最想做成的三件事是什么?

  佟志伟:第一件是继续推进分中心建设。分中心建设的意义就是把新闻“触角”直接伸到群众家门口,这个模式我们会长期做下去。

  第二件是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海淀融媒的体会是,要用对需求侧的科学研判和细致体察,倒逼供给侧不断调整输出。媒体产品应该是常为常新的,不可能更不应该固定下来,一定要实现持续迭代、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和高速发展的时代和社会相适应,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上找准自己的定位。

  海淀融媒推出全市首个由区级融媒体中心制作的“接诉即办”民生类全媒体栏目《社区伙伴来帮忙》

  第三件是希望原创内容有更大突破。2021年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我们在国庆前推出了跨屏沉浸式党史教育专题片《红耀海淀谱新篇》。今年为迎接党的二十大,我们已启动《中关村里看小康》纪录片的内容制作。此外,海淀融媒6月份刚刚播出的大型文物保护科普类栏目《镇“淀”之宝》第一季效果不错,栏目全网浏览量已过亿次。我们还推出了全市首个由区级融媒体中心制作的“接诉即办”民生类全媒体栏目《社区伙伴来帮忙》,也是好评如潮,成功登陆央视频、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时间等中央、市属媒体平台。优质内容是媒体的生命线,我们始终把群众欢不欢迎、爱不爱看,作为检验质量的核心标准。

  后记

  “每年推出精品内容以及提供更好服务的初心是不变的,海淀融媒将继续瞄准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不断迭代产品路径。”

  佟志伟重点强调,区县级融媒体中心要精准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对脉搏的把握越精准,服务的需求就判断得越准确,提供服务的效果就越好。这既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期待,也是区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最基层媒体责无旁贷的使命。

  基层融媒体中心,因为离群众最近,能率先感知社会变化,是区域发展的瞭望者。这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履职尽责,彰显媒体不可或缺的独特价值的重要体现。佟志伟表示,海淀融媒始终把目标定位在全国标杆性区级融媒体中心,努力建设好与国际一流科学城相匹配的现代传播体系。未来,海淀融媒将矢志不渝,为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创新发展探索更多有益经验,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