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寻找跨越千年的齐鲁遗珠——山东电视文旅频道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诠释

导语:7月8日起,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的文史探索类节目《文物里的山东》。

  说起山东,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几千年的浪潮奔涌,让黄渤海之滨在齐鲁文化的沁润下,以古老、开放、融合、纳新等隽永的特质,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重任。

  当前,持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为找到“何以中国”的重要密码之一,而让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文化遗产“活起来”“热起来”,亦成为广播电视行业又一个创新发力点。 

 

  7月8日起,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的文史探索类节目《文物里的山东》,在山东电视文旅频道播出。节目以文物为目,以镜像为基,将富有几千年传统文化基因的齐鲁地区文物,以多元呈现方式传递给观众,在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探索之旅的同时,打造了地面频道创制文化节目从“破圈”到“融圈”的实践样本。

从文物探源到文化思源

  为什么要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究其原因,既要向全世界提出文明发展的中国样本,亦要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以此更加深刻、准确地阐释中华文明的发展道路、特点,构建起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也就是说,要从文物的探源进阶到文化的思源,《文物里的山东》亦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节目从灿若星河的海岱文化与齐鲁文明中,以11 个闪耀着“山东之光”主题的30余件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山东时代影响力文物”,从史前文明、农业、文字、礼乐、科技、建筑等多维度、多视角,诠释齐鲁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从红陶兽形器、嵌有绿松石的象牙雕筒,到史前时期的水稻,从最早的刻画符到神秘陶文,到一柄牛角号,及至山东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亚丑钺……如此种种,《文物里的山东》描摹了一幅从史前至近代,以齐鲁地区早期文化为主要源头,延伸至中华灿烂文明的彩色画卷。由此,齐鲁地区早期文明的印记跃然荧屏。

  如果说,文物探源是要回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等“何以中国”的历史答案,而其最终则要实现解答“是以中国”的思想探源和现实答案。 

  《文物里的山东》注重在追踪文物历史价值的同时,意图从文物的历史传承中找寻“齐鲁地区早期文化到底是什么?”“有哪些山东地区的文物影响了中国?”等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问题追索,并予以回答给现代生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文物里的山东》从不同的纬度和层面去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内涵,有灵魂、有情怀、有厚度,每一件文物都镌刻着一段厚重的历史,都凝聚着一个文化的精髓,都彰显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吕芃认为,将这些最具时代影响力文物呈现给世人,就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大门,也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节目邀请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栾丰实、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山东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等专家学者,为观众解读文物,还原考古现场。同时,作家、文化学者魏新,则传递给观众富有诗意的文物观,以物见史,以物见人。 

  比如,节目通过讲述蛋壳黑陶杯为代表的龙山黑陶文化,以铁的事实驳斥“中华文化西来”之说;而代表着7000年前山东先民就开始经略海洋的烟台贝丘遗址,以及见证了山东人创造了最富庶盐业经济的双王城盐业遗址等话题,至今依然影响着当代中国。

  《文物里的山东》没有简单地刻画文物的历史维度,而是实现了从文物探源向文化思源的现实维度转化,呈现给观众更丰富的现实思考和追索,亦是难得的一次文化探索之旅。

从破圈到融圈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不仅给主流媒体创造了更多的融合空间,同时让地面频道找寻到更多破圈的风口。

  《文物里的山东》所展示给观众的陶器、青铜器、碑刻、画像石等代表着齐鲁文化的各种文物,以及包括山东地区逐步建立起的后李、北辛、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等代表着中华文明根脉的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诉说着中华文明的传奇与魅力。 

  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守功看来,《文物里的山东》的创新性播出,就是要利用好山东的文物资源,让文物讲述山东历史、山东故事,让文物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实现文物的多视角、多维度呈现,让文物与绵延的中华文明深切相拥,让观众和网友感知到文物的前世今生和文化传奇;同时通过古老的文物故事,递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使公众对其产生感知力和共情点,最终实现以文物滋润心田,通过了解历史,观照当代,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文物里的山东》首期节目一经播出,就引发强烈反响,#山东文物考古第一天团上线了# 话题不仅阅读量超1129万,还登上微博全国要闻榜第6位;#山东籍国宝探寻员壮旺组合正式出道#话题阅读量超654万,同时也登上省级热搜。第五期则持续话题发酵,#青铜器修复的南北之争# 、#山东寿光既是菜篮子也是盐罐子#等话题先后挤进微博话题全国要闻榜前十。截至8月12日,《文物里的山东》所有话题总浏览量高达18252.6万。

  “博物馆里的字一个也不认识,感觉自己上学上了个寂寞”“这件文物也长在了我的萌点上”“没想到那个时候人们的制作工艺就如此之高”......众多观众和网友对节目既富有高含量文化内涵,又有着不同于其它综艺节目的历史观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节目紧紧依托每期节目主题,精心策划了“镇馆之宝”系列、“考古笔记”系列、“文物公开课”系列之“文物小科普”“文物超有料”等原创短视频,让更多网友在多元的传播渠道中,持续感受齐鲁文化的魅力。

  显然,节目能够收获众多好评,与其不断打造文物热点,注重跨屏传播等举措有着重要关系,在优质内容与流量运营的平衡和现象级传播中,不断放大文物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打造了从“破圈”到“融圈”的创新案例。

从多元叙事视角到开阔表达空间

  作为节目制作方和平台方的山东电视文旅频道,是山东第一个电视专业化文旅频道,曾先后推出《光影里的来时路》《文旅欢乐送》等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和栏目,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此次,山东电视文旅频道推出《文物里的山东》,既是对新时代所倡导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具体实践,更是打造了地面频道创制大型文化项目的创新案例。 

  从呈现方式看,《文物里的山东》更加注重叙事视角的多元性和更加开阔的表达空间。比如,节目在表现形式上不拘一格,适合于不同圈层,特别是增加的青年文物研学团,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文物,关注传统文化,关注中华文明的递进过程。

  节目通过设置好玩又有趣的“文物古知今”环节、博物馆识字大赛、现代高科技考古、黑陶制作工艺现场复原等各种趣味游戏和制作体验,让年轻人充分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同时,节目让年轻人大胆发声,参与辩论,使节目有了更多元的声音加入,为观众通过节目接受传统文化提供了更为时尚的视角。正是由于文物研学团的加入,让代际间的对话有了强共鸣的契机,为节目的话题传播带来了突破次元壁的可能。

  正如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所谈到的,《文物里的山东》跳出传统历史叙事的模式,从灿若星河的海岱文化与齐鲁文明中精选30余件有代表性、典型性、广泛性的山东时代影响力文物,赋予文物新时代鲜活的生命力,以当下群众熟悉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让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被更多民众所认识和理解。

  另外,从传播效果看,包括以济南长清汉墓出土的陶俑和陶狗为基础,创新设计推出了三维动画版IP鲁壮壮和旺旺,并创意性地通过三维动画形象与实景相结合,拟人化地介绍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等形式,丰富了传播的创意性和趣味性,以更加多元的叙事视角和年轻人喜欢的呈现方式,诠释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这亦是节目的亮点之一。 

  在即将播出的节目中,观众还会看到包括思想、科技、建筑、碑刻、红色文物等为主题的文物精品,从中感悟更多文物背后的中国温度,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本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和山东电视文旅频道还将联合沿黄流域其它八省的文旅厅、博物馆、电视台,共同打造一档黄河流域文博探索类节目《馆长来了》,从黄河流域的9个省区分别选出的代表性文物,讲述其与黄河文明的渊源,多视角诠释黄河文化的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显然,该节目对于进一步提升齐鲁文化、黄河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物是历史的符号,亦是文明的缩影,《文物里的山东》中的每件文物,恰如跨越数千年的齐鲁遗珠,呈现给观众厚重的隽永,引领观众倾听中国早期文明的声音,并实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在富有浓郁的文化情怀中,提供了文化节目创新的“山东样本”。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